美國911事件中,世貿大廈里的大量數據被毀壞。其中紐約銀行(Bank of New York)的數據中心全毀,通訊線路中斷后,缺乏災備系統和有力的應急業務恢復計劃,在一個月后不得不關閉一些分支機構,數月后不得不破產清盤;而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在辦公場所毀壞,3000多員工被迫緊急疏散的情況下,半小時內就在災備中心建立了第二辦公室,第二天就恢復全部業務。此次事件后,全球很多企業意識到
容災備份的重要性。隨著數據信息的迅猛發展,國內的很多企業對于容災備份也越來越關注。但是目前,容災備份行業中存在一些誤區。那么都有哪些誤區呢?
誤區一:容災備份=拷貝
在我們的日常工作中,只要是說到和備份有關系的就是拷貝,相信這是很多人的第一反應,這也形成了一種思維定勢的考慮方式。拷貝只是一種定時備份,是屬于冷備份的一種,有時間窗口的。如果說,您公司的數據文件在早上9點鐘開始進行拷貝,但是在下午4點的時候出現了故障,那么這些數據就會丟失,給您的企業造成損失。像數據庫這種結構化的數據進行簡單的拷貝是很不合適的。因為數據庫不僅有數據文件,還有日志文件,有時候可能會漏掉拷貝,數據的邏輯關系沒有得到拷貝,那么這些數據就不能使用了,而且這種拷貝的方式不但費時費力,還不能進行恢復。
現在已經進入大數據時代,這種傳統的拷貝數據模式早已經過時,海量的數據通過拷貝進行備份顯然是不合適的,占用資源不說,還經常性的出現錯誤,這是企業不能容忍的,并且花費的成本也比較高。
因此,大家需要的是實時備份,這樣才能夠實現數據的零丟失,同時還需要對于數據庫的結構非常熟悉,將數據庫數據增量地備份,節省資源和時間,而對于文件這種非結構化的數據,也必須做到增量備份,這樣也可以減少對于帶寬和資源的占用。
誤區二:鏡像、快照=CDP
在容災備份技術中,有很多供應商研發的容災備份技術是通過鏡像技術或者快照技術實現的備份,對外號稱是CDP技術,這是完全錯誤的觀念。
根據SNIA(全球網絡存儲工業協會)對于CDP的嚴格定義:
1.數據要實現實時備份;
2.要實現異地備份;
3.備份數據能夠實現任意時間點回退。
顯然,鏡像和快照只符合第一點要求,第二的要求可能勉強符合,但第三點是絕對不能達到的。
誤區三:雙機=應用級容災
容災備份可以分為數據級容災和應用級容災。數據備份,僅僅將數據保護起來,就算出現丟失或邏輯性錯誤,也可以快速恢復或修復。而應用級容災則不僅保證數據安全,更要保證系統不停機,保障業務系統。
雙機是將兩臺機器組合在一起,借助共用的磁盤存儲工作,當一臺機器失效時,另一臺機器就會自動接替任務。顯然,這僅僅是系統冗余和高可用(HA)的方案,因為只有一份共享數據,所以一旦存儲發生問題,不僅數據會丟失,系統也會宕機,顯然,這并不是容災備份方案,更談不上是應用級容災了。
誤區四:數據庫自帶備份工具可滿足容災備份
有些人認為,使用數據庫自帶的備份工具,比如RMAN、DataGuard、GoldenGate等,這些數據庫系統自帶的備份工具基本上可實現數據庫的本地或異地備份,但是它們幾乎都是通過預設時間點或備份間隔等方式實現數據備份。但不能解決的以下問題:
1.不能實現實時數據備份,備份間隔數據處在非保護狀態;
2.備份時由于是一段時間內的數據集中拷貝,對服務器、網絡和CPU 等壓力極大,大多在備份時需要停止對外服務,影響了業務連續;
3.使用起來有較大難度,非DBA們往往不會使用。
以上只是我們常見的容災備份誤區的一部分。作為東莞的一家有豐富經驗的數據容災備份公司,
廣東藍訊智能科技歡迎您來電咨詢企業數據容災備份。電話:18028990096.